避免“一陣風、走過場”,相關監管部門、立法部門、運營商都應負起責任
提到垃圾短信,很多人都不勝其煩。從商家的各種推銷廣告到銀行詐騙等違法信息,無孔不入的垃圾短信已經嚴重幹擾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針對垃圾短信泛濫問題,三大電信運營商目前正加大整治力度。
中國電信日前發布了據稱是“史上最嚴”的垃圾短信治理辦法,實行先關閉所有商業短信端口,再重新梳理客戶協議後,由集團公司逐個審批再予以開放,且中國電信自有的各類服務號碼,如發生商業短信行為,一經查實嚴肅處理。
同時,中國聯通近日公布了垃圾短信治理情況,目前累計關停行業端口5300個,月均攔截垃圾短信3億條。中國移動則已經開始全麵整頓移動代理服務器,嚴肅查處縱容發送垃圾短信的行為。
相關政府主管部門也正逐步加大治理垃圾短信的力度。工信部從今年9月1日起實行手機實名製,施行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抑製泛濫成災的垃圾短信。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決定從12月1日起,上海將推行“一鍵退訂”,對電信運營商屏蔽垃圾短信方式作出統一規定。
政府主管部門的積極行動和運營商自查自糾從嚴問責的舉動似乎讓人們看到了徹底遏製垃圾短信的曙光。但我們不得不麵對的現實是,垃圾短信整治多年,卻是越打擊越泛濫。
其實,我國在2000年就已出台了電信條例,禁止利用電信網絡製作、複製、發布、傳播“垃圾信息”。工信部在2008年和2012年分別開展了垃圾短信治理專項行動。三大電信運營商也曾簽署治理垃圾短信的相關協議,專項整治垃圾短信,但都收效甚微。
有第三方調查機構數據稱,2012年全年產生的垃圾短信在2000億條以上。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手機短信息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用戶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息11.9條,比 2012年下半年上漲11.2%,收到垃圾短信息占全部短信息的比例為24.9%. |